今天你围观了没有?

    围观本是一种中性的行为,但由于被围观对象的不同,处境不同,于是产生了许多情感意味,道德问题。借助网络的传播放大,这些问题不再围绕行为本身讨论,引申到围观人群道德素质,进而民族劣根性程度上。   对此我仅说一点:不能强求别人道德高尚,以满足假象自己为受害者的心理需求,充实自己高道德的幻想,这是个体制问题。关于怎么解决责任分散效应造成的冷漠围观,国外仍然在研究,试图通过法律等唤起围观者的责任。   现实的实例是引起网络争议的源泉。2007年,一位被围观者发出这样一帖子《今天我被三个小蟊贼暴打的时候,有你在围观吗?》,被围观者作为一个见义勇为的受害者,引发了广泛讨论。围观者可能就是明天的被围观者,形成个恶性循环,“老太太摔倒千万不要过去,别说是你撞的!”现实中也成了不成文的潜规则。   现实的不平衡,规则的错乱,后来就延伸到网路上,看多了不平,无奈无力,网民干脆嘲讽揶揄,娱乐。连严肃新闻也是:《男子闹自焚引来数百看客 老人带板凳围观》。   但有点是必须明确的,现实围观连带的责任不要牵扯到网路上,把有些围观的弊病扩大化,更有甚者把此归结为网民的素质,胡乱批评,分不清是现实的失衡,法律的缺失引起,乱弹网民暴力。法律的大棒没问题网民还会举起道德大棒?   从传播学上讲,围观增加了真相的曝光度。曝光了事件的缘由,曝光了看客的心理,曝光了制度的失衡。   从围观不同的事件上看,围观则含义众多,可能有制止的作用,推动作用,也可能有包含贬义或褒义。   不管如何,围观现象吸引注意力,从而才能发现问题,改善弊病。     二、网络围观者的心理    现实围观跟网络围观差异在哪?   现实围观者在现场,受人群影响,也可能受自己内心谴责和附带法律责任。网络围观不在现场,却又像在营造围观现场,参与者无任何责任和不受从众影响,更多的是种娱乐行为。   既然网络围观,不在现场,无责任分散效应,那么这应该就是理想的中性围观了?所以只有能吸引眼球的,挑逗争议的事件和人,才会引发网络围观,而后果不会推到网民身上。    围观的网民心理无非以下几种,都是日常心理:   好奇:惊奇古怪所以围观   发泄: SB脑残所以围观   抓弄:挑逗戏弄所以围观   迷惑:不明真相所以围观     众多的网民围观行为的促成,都是因为某事件焦点引导,进而网民在心理需求驱动下自发进行围观。网民心理是个很微妙的东西,可能因为寂寞就会狂欢出贾君鹏,谁能量化呢?     三、网络围观的行为表现    抢沙发,板凳,地板,地下室    某某到此一游,某某观光团,围观报道,某某发来贺电
  总之尽量留言,留言增多会产生围观的效果。有时候围观,用特定可模仿的语句和口气,会形成喜剧,对被围观者产生挫败,被鄙视的感觉,给后来的围观者,产生种找到同类的欣喜感。   另外还有一些围观是由特定环境产生,如:速度围观!来迟可能帖子就会人间蒸发,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     为了更易找到围观组织,特推几个专业围观阵地:   猫扑Wo | 强力围观团   豆瓣观光团   当时我就震惊了   天涯观光团   百度贴吧里的几个大吧       四、最容易受围观的网友     众人众人众人众人众人   众人众人众人众人众人   众裸女+奇人众人众人   众人众人众人众人众人   众人众人众人众人众人     属于:好奇,本能,都爱看美女不是?最牛的就是拍裸女的奇人,艳照门就是例子。即使英文也挡不住出国围观帖:《章子怡海滩“艳照门” 》,《视频围观溶解比基尼的溶解过程》。     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   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   人人人人  新人 人人人人   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   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     属于:不懂游戏规则,破坏队形,不知恶搞。 每个论坛都会有自己的小圈子文化,乱入狂喷极易遭围观。      像兄弟会的入会仪式,不抓弄下新人怎么行?受打击才能醒悟,经得住打击才能入会。更多可参:《围观新人漫画版大全》。     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   人人人 脑残人 人人   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     属于:看到标题就喷情绪,不看完,不解楼主写什么。   脑残例子:《坚决支持主管部门关闭天意的断然决断!》     五、不明真相群众的围观   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这短句先是某些媒体抽在群众脸上的,正手抽群众打砸烧抢,反手抽群众受煽动唆使,手心手背抽完后,再吐沫痰抹脸上,义正言辞的说以后都不许玩儿啦!这就是为什么网民要不明真相的围观!     六、活学活用,从网络再到现实    1、网易的评论盖楼就是典型的,从视觉和阅读,营造围观效果的例子。这个盖楼形式的设置非常利于围观某个出彩的评论,进而发挥创造。等于评论里的领头军了,因为评论还可以从围观中再创造。但也有个弱点,就是新闻容易让人忽略,迫不及待直奔评论。   2、多玩网页游戏的《水煮江山》,在七夕也推出了“国家级围观”系统,给予无法参加国战的玩家,可以选择围观敌国或自己人,围观敌国可使敌军攻击力与防御力下降!开发游戏的人还真能折腾,抓住任何网络趋势!   3、彻底活学活用《城管操作实战手册》,与时俱进,武汉城管推出围观高级战术:脸上不见血,身上不见伤,不战而屈敌。对此我有个提议,以后记得带上沙发,板凳进行围观。      七、网络围观的效果    可能会引发另一场不平等的语言暴力,刷屏,爆博文或爆组   一个例子:《不要让绿坝白热闹一场》    推波助澜,简单粗暴   这是娱乐时代,圈养fans的时代。从韩白网络论战,可看到fans的力量,韩公子食客千万,中国第二大博!你不是往火炕条吗?即便他一再要求门徒理性讨论,勿骂人也无济于事。网络论战对于fans来说往往简单粗暴。   这使得以后批评人士得带点心理准备,你或许会遭到fans们围观,然后引起人肉,人品,人格一系列侮辱,不喷文只喷人,本来这些跟探讨批评的文字无关。    形成舆论监督,施加压力   从围观周老虎,到周久耕,正虎成了歪虎,天价烟成了裸烟,这就是进步。网络围观迫使官员要学会接受民众的细节“挑刺”,出口就是“你算个屁啊!”的官员,等待着千万张嘴喷吧!     自个意淫狂欢   1、好长,没看,打酱油路过围观   2、继续围观   3、路过顺带围观   4、再次路过再次围观   5、刻意路过围观   6、专门路过围观   7、成心围观   8、无聊人士围观   9、打酱油路过围观   10、讨要酱油钱围观   11、爬在房顶上围观   12、手持AK47围观   13、躲在窗子后面围观     八、网络围观才是真正的民意    今年起,网络围观频频受媒体关注,各大门户专题不断放炮。瞅到《网络围观,围观者亦需反省》这样的专题,我就纳闷了,这炮似乎往蚊子身上轰,反省个啥?你不揪主因,揪网民?   而网络围观就不同,那是网民真正的参与制造话题,是网络的民意。什么事情值得围观不是由谁说了算,得看网民感兴趣否!   网络围观时代来了,带着民意的动向,即将燃遍四野。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