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先进的励志文化?

  人类的主流文化一言以蔽之,就是励志。

  万事都有对立面,也有大量的失志文化。但为什么励志成为主流呢?很简单,人在失志状态会丧失活力及竞争力,无论是根据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还是社会达尔文主义更加残酷的弱肉强食,失志人口都会慢慢减少。

  那为什么失志文化又在我们这里流行起来了呢?看了几本流行小说,你都希望自己的手腕有划痕——没点自杀未遂的气质,怎么混呢?读者如果认识这些作者,将发现个个都是养生高手,赶稿迟了一点就要补个回笼觉,否则皮肤得暗淡粗糙嘛……才不屑像粉丝寻死觅活的。

  公道一点说,倒也不能太怪这些失志文化的创作者,因为我们的励志文化太过让人反感恶心,看起来是励志,里面全是让人倒霉的阴招。

  前几天看了一部10年前的美国励志片《十月的天空》(October Sky),知道这电影也很偶然,NASA每逢有发射任务,一些爱好者就会通宵等候点火,最近一次也是如此,长夜漫漫难熬,于是google出现了,赞助在现场播放几部太空主题的电影,《十月的天空》是其中一部。

  有人将它的名字直译为《煤矿工人的子弟射了!》,在美国一个偏僻的煤矿,男孩荷马的命运注定了像他父亲一样当个矿工(内心夹杂着自豪与辛酸的父亲更是坚信这一点),不过,这一切因为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而改变,仰视它在星空中划过的美妙痕迹,荷马决定成为一个制造火箭的人。然后拉了3位原本注定要当矿工的小朋友,开始造火箭了。这不是胡扯淡嘛。父亲于是讽刺挖苦制止儿子的白日梦。荷马说,不,我不愿意当矿工,这不是我的命运,这是你的。

  情节至此,是励志者出现的时候了。恶心的励志者会这么说: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信的人就去挖煤了,在一些不注意安全的国家,天天出现在社会新闻的死讯里。荷马当时所在的美国煤矿,也常有事故(至少电影里出了几次),他于是觉得这入地的工作不值得追求,上天才更神气。荷马的数学老师,一个正常的励志者,这时说:对,你要追求自己的命运,做自己!

  荷马于是在学生科学竞赛中胜出,成为小镇明星,最后,他当了NASA的工程师——是的,这电影是根据真实的故事改编的。

  一个国家的先进,往往是因为有了先进的励志文化。所谓的先进体现为它符合人性:只要有能力不干脏活累活,就一定不做;接受教育,就是为了有机会选择更好的工作。

  美国的Rap歌手阿姆(Eminem),绝对是个另类,与主流文化格格不入,是一个能在说唱中痛骂母亲的人;听听他在《Beautiful》中唱了什么:别让他们说你不美,他们只是一群挨操的家伙,好好做你自己。——与荷马的数学老师说的是同一个理。这足以证明,励志早就脱离主流支流的分类,它是社会的根基。

  症结在于,我们的水准只停留在伪励志,一心劝说别人挨操。当然,其中深意我理解,这样才有人可操。不过,为了这样的私心毁了励志文化,以至于最后毁了整个社会,还是挺可惜的。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