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这么一个集会,一群人意见不一,争执不休,最后他们几乎在任何议题上都达成一致,却在奴隶贸易上陷于胶着,赞成取消的人与坚信合理的人各持一辞,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妥协的结果是延长奴隶贸易20年,将问题搁置给后代解决,决议才得以签署。
奴隶贸易的罪恶现在没人否认,这额外的20年贩奴,不知增添多少冤魂嘲笑人类的不公与残忍。你以此为出发点,憎恨那些为了通过法案的人毫无道德坚持,那是有道理的。这些人包括詹姆士·麦迪逊、乔治·华盛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和查尔斯·平克尼。没错,就是这些人拖着奴隶制的尾巴,1787年在美国费城制宪会议得以通过决议,这一文本催生了两百多年来(不得不承认,直至今天依然如是)最富庶的国家。
现在没人有机会在一个辽阔的大陆上建国了,不过,可以安慰你的是,每个人对于他自己来说,就是最辽阔的大陆,他是自己的国君,一个人的成长与一个国家的成长一样,都是相当壮美的事情——当然,没有“费城决议”这样的文体,也可能成长得相当猥琐。那么,“费城决议”可资为个人心理建设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呢?那就是你在追求优美事物之时(即使是自由、平等),你也得接受不完美——我们自己的、亲人的不完美、朋友的、谈判对手的不完美。
知道这点不仅有助于自己的心灵,甚至可能让你赢得总统选举。美国人气政治明星奥巴马——他曾经在大学里讲授美国宪法——前不久通过一次演讲,不仅完成了最成功的危机公关,更留下了似乎与林肯·葛底斯堡废奴演讲一样重要的文本。
这起源于一场危机。3月13日美国ABC电视台播出奥巴马皈依的牧师赖特仇恨白人的激情演讲片段,全美大哗。5天后奥巴马针对此事的演讲中说道:“不管他是多么不完美的人,对我来说,他宛若我家的一个成员。他加强了我的信仰,主持了我的婚礼,给我的孩子施了洗礼。我与他的谈话中,从来没听过他用贬损的语言谈及其他族裔,也没看过他用有别于礼貌和尊重的态度来对待与他交往的白人。他就是这样一个集善与恶矛盾于一身的人,犹如他多年所服务的社区一样。
“我无法不认他,就如我无法不认我黑人社区的同胞一样。我无法不认他,就如我无法不认我的白人外婆一样———一位抚养我长大,为我一再作出牺牲的妇女;一位爱我犹如她热爱世界的任何其他事物一样的妇女;她也是有一次向我透露她在街上看见黑人走过时感到害怕,而且不止一次说出那些让我感到心痛扫兴的歧视种族或族群的陈词滥调的妇女。
“这些人都是构成我的一部分。他们也是构成美国这个我热爱的国家的一部分。”
37分钟的演讲结束后,听众倾倒,甚至有位克林顿夫妇的老朋友,也转而支持他。因为我们就是这样一个人,美及丑的结合体,只有接受这点,我们才是理性的人,也才是心理健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