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心灵开出恶之花——读《小牲口》

  从来没有这样一本书让我这样越读越怕,有好几次我甚至不敢再读下去。我仿佛感到一团黑雾扑面而来,它越来越浓,我能听见那一种既恐怖又空洞的笑声。我预感到在这后面,躲着一个可怕的结局。

  我不想看到这结局,不想看到!因为这故事的主角都太年轻了,他们只是一些初中的学生。

  但他们真实的生活,是父母和老师根本想象不到的。他们的世界充满着对爱、关注、认同、尊重的渴望,也充满着得不到的恐惧、痛苦、愤怒和绝望。为了得到这些每个人都想得到的东西,这些孩子用尽一切办法:从讨好乞怜、卑躬屈膝、惹事生非、冷漠超然,到欺软怕硬、挑拨离间、为虎作伥、冷酷的精神摧残和残忍的身体虐待。

  我实在不愿意用这么“恶毒”的词来描述他们。我不能想象在这样的年龄,人的“恶”就可以达到这样的“高度”。这样的发现让我不寒而栗,更让我感到悲伤——因为这一切的恶行背后,其实是孩子们对于爱、关注、认同、尊重的渴望,深深的渴望!

  也许所有的父母老师都该读读这本叫做《小牲口》的书,读读一个23岁的女孩子用6年时间写的小说。我更愿意把它看成纪实文学,因为那些细节若非亲历绝无法写出。

  十二三岁的孩子,内心正在经历心理学家Erikson说的“自我认同”危机。已经不再是儿童的他们,特别想知道自己在别人眼中是怎样的,通过别人的认可来得到自我肯定,好加固还非常脆弱的“自我”。耿穗穗一心想当“好学生”,想成为老师的“宠儿”;赵博用骂人来吸引耿穗穗的注意力;痛恨学校、老师和好学生的李大伟,则用打压好学生、干坏事来发泄自己的愤怒,同时满足自己被人看重的需要;冷漠、置身事外,则是班干部们用来保护自己不被伤害的办法……

  当心灵无法得到接纳、认可、尊重这些最基本的养料时,它就荒芜了。在荒芜的心灵上,冷酷、残忍、漠然开始疯长,就像食人树一样,将所有靠近的人吞噬。为什么孩子中的恶会有这样大的力量?青春期的少年,一方面正经历着身体上的迅猛变化,对自己会有很强的不确定感;另一方面又需要逐渐心理断乳,在家庭之外找到新的支持,因此同龄人群体对他们就格外重要。得到同龄人的接纳,可以缓解很多的压力。由于害怕被排斥、被孤立,青春期的孩子往往会在“同伴压力”下做出违背自己内心的事情来。而一旦一个班级形成了这样一种可怕的力量,就像河流中形成了漩涡一样,稍微软弱一点的孩子都很难逃脱。

  防止这种恶的力量形成,把孩子们内心的善激发出来并不难。小说最后,来了一位新班主任,她“和每个学生都说过话”,她给耿穗穗的周记写了6行批语,“一下子成了耿穗穗宝贵的东西”。

  只要有关爱、接纳、认可的“雨水”洒下,心灵开出的就不会是恶之花!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