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诞生的理论背景,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
任何理论体系都有其思想根甚,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也不例外。马斯洛的一生,其始终怀着谦虚的态度学习各家思想,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凭借着马斯洛出色的智力水平,以其为首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第三思潮”自1954年在美国开始逐渐兴起并且不断壮大。
首先,马斯洛的思想理论体系基于西方人道主义。西方人道主义的精髓在于崇尚人性的伟大和不朽、高扬人类的尊严和地位,其批判自然科学对人类价值的1!乏低。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从始至终强调人类价值的积极作用和地位,虽然其本身始终不能形成一个严密的科学体系,但是其实质上继承了西方人道主义的衣钵。马斯洛普自豪地评价自己的心理学:“我的心理学是一种理解和思考的新路线,一种人和社会的新形象,一种伦理和道德的新概念,当然也是一种运动的新方向。”`
其次,以弗洛伊德为主的精神分析和以华生为主的行为主义是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批判式继承和发展的主要对象。
弗洛伊德认为人和动物都追求感官快乐,均受本能驱动,同时人的社会功能与生物本能无法调和。因此,精神分析以精祌病人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自我”、“本我”和“超我”视角来解释人类的行为。马斯洛对此持批判态度:一方面马斯洛认为弗洛伊德的对象选择存在缺陷,“病人”和“健康人” 一定存在本质区别,因此精神分析所得结论无法全面推及人类整体,所以马斯洛转向研究健康人群,特别是人类中的精英分子。另一方而,马斯洛赞赏弗洛伊德的意识理论,其认同人类行为机制的内在性,因此其研究引入了 “无意识动机”的概念。
华生认为心理学是一?门纯粹的科学,人类的行为反应服从“S-R”的模式(刺激-反应的模式),其研究方法排斥“内省”强调“控制”。此外,行为主义的研究对象集中于动物,其次是正常人群。马斯洛对此亦持批判态度:一方面,马斯洛反对行为主义把人当作动物或者机器看待,人类行为与动物行为具有本质区别且无法相互推及,因此马斯洛在《动机人格》中反复强调:动物的相关研究无法解释人类的实质问题。另一方面,马斯洛赞赏行为主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同社会环境(尤其是教育环境)是促进或者阻碍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其理论体系重视“社会学习”'的必要性。
最后,存在主义是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方法根基。:大致二十世纪早期,存在主义形成于德国,其后在法国发扬光大,海德格尔和萨特是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其以人类生存的“本真状态”为出发点,进而探究人类存在的“结构意义”,其关注人和宇宙的关系,尊重人类的基本价值。遵循存在主义的基本思想,马斯洛采取一种现象学式的研究方法,其强调回归人类存在的本真,发现人类行为的本质。总的来说,马斯洛重视对经验或直觉的观察和思考,同其不排斥科学式的因果研究方法。
心理学的名称来源于希腊语,是一门研究人类及动物的行为与心理现象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包括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