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用时间-丢失的时间哪儿去了

  浪费时间的方式可谓多种多样,我们在此检查其中的几种。无论是在单位还是在家里,我们每一天都有很多或大或小的事情要做。按照什么顺序来做这些事,哪些是需要优先完成的,这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决定。一般而言,我们习惯这样处理事情:

  ■ 先做喜欢的,后做不喜欢的
  ■ 先做能快速完成的,后做费时间的
  ■ 先做简单的,后做难的
  ■ 先做熟悉的,后做陌生的
  ■ 先做紧急的,后做重要的
  ■ 先做别人要求的,后做自己选择的

  还有呢——记在记事簿上的,我们会先做,而没有记录的则要往后拖;我们会停下正在做的对自己重要的事情,而马上接受别人的请求;我们也会根据问题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处理,而不是按照它们的重要程度。当很多人需要我们,比如客户、下属、孩子,我们总是先跑去照顾声音叫得最响的那一个,即使他们的问题不见得是最紧急的。

  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呢?美国心理学家台比·凯勒(Taibi Kahler)指出5种最常碰到的命令式的语句:“快一点,要完美,帮帮忙,再试试,要坚强”。这5句简单的话造就5种思维方式,我们的行动不知不觉中就受它们的指挥,从而使生活变得一团糟。你属于哪种类型呢?

  ■ 快一点
  这类人总是急急忙忙,他们相信如果有什么事情可以慢慢干,就表明这件事情不那么重要。只有手忙脚乱,他们才会觉得所做的事情有意义。哪怕只剩一分钟,他们也可以从头干起,多么紧张都没关系。他们嘴上还要说:“唉呀,实在太紧张了。”

  ■ 要完美
  这类人无法干完一件事,他们总在最后一些细节上纠缠不休。他们花大把的时间来收拾整理,精雕细琢,想要控制一切,保证万无一失。他们很难作出决定,唯恐漏掉了重要信息。这种完美主义让他们总是拖延,不懂得退一步看问题。

  ■ 帮帮忙
  这类人即使心里一百个不愿意,嘴上也不敢说,于是揽下很多与自己无关的事情。他们不愿意宣布坏消息,宁愿袖手旁观越来越恶化的情况。他们不敢表明自己的目标和动机。大包大揽作出的承诺,无法一一兑现,他们会很沮丧,但他们的良心还是平安的,因为他们觉得这么做不都是为了让别人高兴吗!

  ■ 再试试
  这类人认为一切事情都会又辛苦又难做。简单的事情他们不放在眼里,也不会认真对待。他们在乎的是付出努力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对于他们而言,重要的不是事情做得怎么样,而是要让大家都知道,他们为此不遗余力、彻夜未眠。

  ■ 要坚强
  这类人不需要任何人的帮助。他们必须独自解决问题,不会放权给别人。他们从不表现自己的软弱,也不会抱怨。他们总是咬紧牙关坚持,以证明自己是对的。属于大难临头也绝不逃脱的人。

  因为缺少时间而备受折磨的我们,与其不停看表,还不如看看镜子里的自己,检查一下自己是属于哪种反应模式。 匆匆忙忙的我们,以为这是在节省时间,殊不知,正是我们的行为在吞噬时间。认清这一点,试着改变一下自己,这也许有助于我们重新找回宝贵的时间,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

  《时间管理》

  时间是有限的,稍纵即逝,因此也是难以控制的。你总觉得今天的时间太少,明天会有很多,可当明天来临的时候依然是异常忙碌。理想情况下,时间管理要求我们系统地、整体地安排自己的活动,而不是将一些零碎的想法、策略和小窍门简单堆积在一起。如果你能识别并杜绝那些浪费时间的活动,你的时间管理计划就开始上路了。本书是《领导力译丛》中的一本,作者是英国一位从事重大问题研究的专家。

  作者:(英)伊恩·梅特兰
  译者:赵世明
  上海人民出版社
  定价:11.00元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