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创造力

  米哈伊·奇凯岑特米哈伊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匈牙利裔美国人,美国加利福尼亚科拉蒙学院生命质量研究中心主任,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曾担任芝加哥大学心理学系主任30年。

  30年来,心理学家米哈伊·奇凯岑特米哈伊调查了来自一百多个国家的数千个个案,研究他们个人满足感的水平。结论是:最让人幸福的是全身心地投身某项事业。这是一种创造的状态,是我们最佳自我的表现,奇凯岑特米哈伊称之为“Flow(译作流,或沉浸体验)”。

  我们在从事具有挑战性、可掌控的、需要一定技能的任务或活动,并受其内在动机驱使,就会经历这样一种独特的心理状态。当我们向自己提出挑战,把庸常变成快乐的时候,这种状态就会被激发,令我们忘记时间流逝,一切烦恼烟消云散。活动完成后,重新出现的自我仿佛更强大了。

  他发现,发挥创造力的要旨在于,全身心投入生活中的每件小事。下面是他就如何强化创造力给出的4点建议。

  打开身心迎接最细微的感受

  我们常常被繁杂的日常工作压得无暇喘息。当需要变成强迫任务,我们就不再有足够的心理能量去创造、学习或创新。怎么办?首先,要培养自己的好奇心,让自己以充满好奇的心态面对一切。比如,专心倾听同事讲话,在炎热日子里悉心感受微风,欣赏云朵在某幢建筑物玻璃幕墙上的映像,观察孩子与小狗嬉戏……每天都让自己充满惊奇,会使我们宛若重生。

  尝试另一种可能性

  人们以为性格是天生的,其实,创造力被压抑往往是因为用僵化的态度迎接生活。

  生活的面貌绝不是一成不变的。有创造力的人往往是复杂多面的,他们懂得调和那些看上去截然相反的东西。去探索你所不知道的黑暗地带,尝试你一向拒绝的事情,你会有很多发现。

  一个习惯竞争的人,不妨试试与人合作;如果一向凭直觉行事,那就试试采用理智的态度。还可以请周围的人来评价我们的个性,然后试着采取与自己个性相悖的行为方式。这样做并不容易,但却能让人成长。

  还有个建议是,设想问题的另一面。有一个简单的心理练习:每当你用肯定的语气说一件事时,不妨自问:“相反的说法是不是也对?” 

  懂得暂停

  创造力一旦被唤醒,就要好好保护,对它倾注全部精力,否则它可能会消失。

  哈利·波特的创造者罗琳说,在整个写作期间,自己的家就像个乱七八糟的仓库。每从日常事务中节省出1分钟,就给你的创造力挣得了1分钟。

  很多人习惯每天忙忙碌碌,一闲下来就感到恐慌。其实,长期的忙碌不利于创造力的发挥。给自己留出思考的工夫是很重要的。哪怕只是短暂的几分钟,回顾以往的生活,总结已有的成就,想想还应该做些什么。最佳的方式是,边思考边从事体力活动:步行,游泳,修修补补,园艺……无须刻意寻找,新的想法就会自动光顾我们。越不去试图控制它们,它们就越富有创造的活力。

  触摸内心情感

  当你觉得某些事情不能再继续下去的时候,创造的程序就启动了。奇凯岑特米哈伊建议,先弄清楚自己的问题在哪儿,并表达自己的感受。这要求我们打破固有的成见,重新触摸自己的情感,不管这情感有多么令人不快。

  失去亲人,悲伤之中是否掺杂着其他的感觉?了解自己复杂情感的最好方式,是不需要智力的活动,比如绘画、雕塑或音乐。只有了解自己的情感之后,才能做到用言语表达。

  每天都应根据得到的新信息调整自己的战略。懂得不断尝试、修正,才能以创造性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样,每个个体都能为全人类的进步作出贡献。

  “蓝图被实现的过程,心里有一种满足感”
   汪钰伟(WZL),特大号混合创意事务所执行创意总监,中国第一个平台玩具“I”的作者

  我设计东西、画画,会在脑子里先形成下一步的形象蓝图,手只是把蓝图反映出来。脑子里的想法不断涌现,手把想法不断实现……就这样一直不断往下走。这个过程,人会一直沉浸其中,时间、其他想法都没有了。有时候脑子里出现一个有意思的想法,你自己就会不自觉地笑起来。

  我有个特点,想到什么就要马上去做。有段时间我老想着一个事情怎么做。那天晚上已经睡了,半夜三四点,突然想到“唉,这个事情我可以这样……”我一下子就想通了!本来也可以明天再做,但是我不行,不管它,马上就起来做,不管到什么时候,要做就一口气做完……蓝图被实现的过程,心里有一种满足感,就是觉得特别高兴。这不是外界带给你的,是你的思想激发你的。

  “每次都面对新的情况,体会着变化,这让我陶醉。”
  肖瑟,大学生高尔夫球手,2006年中信朝向业余高尔夫球赛冠军

  打球让我最快乐的是用杆击球的一刹那,击球的感觉传到手上……感觉非常好的球,基本上离洞都不会太远;打得不好,传到手上的感觉也很不好。看上去打的每个球都差不多,其实每个球都有不一样的地方。我打了8年球,没有打出过一样的球。每次都面对新的情况,体会着变化,这让我陶醉。

  这项运动和学习带来的快乐是相同的,都是不断地解决问题。试着用各种方法去解决,不管花多长时间,一旦解决就非常高兴。真正投入其中,就不会觉得枯燥,电话也可以不接,时间也忘记了。最享受打球的时候,是什么压力都没有,也不用赶时间,草很平,天气也很好,球场里就我一个人……

  “我是特别怕耽误了每一个生命片段的人。”
  高艳津子,舞蹈家,北京现代舞团创作总监

  音乐一起,我就能快速地把自己提出来,扔进去,像中了魔法一样,只在自己的角色里。当你知道自己这一步迈出去是要开始跳的时候,你就全部在那个状态下,所有念头全被屏蔽掉。投入到舞蹈里,就像是打坐,你有静心的能力,就可以让所有的杂念不要进入,可以安静下来。你所有关注都在内心释放,是你想要的那个状态。

  跳舞就像是破茧,完全是一个自我感受的过程。你从中出来时,就像变成了蝴蝶。那种内在生命的释放,那种纵情状态,会让你身上所有的翅膀都打开,满身都是天线的感觉,说话的思路也不一样了,更空灵。

  舞蹈是“流”的表达,而生命本来就是一个“流”的过程。我一定要在这种“流”、投入的状态中。对我来说,投入就是在生命的创造性里面,在动感中。所有的时间都在过程里面,都在流动。它永远不会被抛弃,不会死,它永远是新鲜的,保持一种新鲜的生命的味道。

  没有投入,没有“流”的状态,没有创造性地活着,没有每天都像新生命一样活着,不在自己创造性的心灵里面看到不同的每天的世界,我不知道每一天活着的累积是什么,我不知道活着还有任何其他的意义。对我来说那样的生命早就死了。我是连所有伤感都全部投入,所有无聊都全部投入的。我很难想象“空白”。

  我什么时候脑筋都是满的,永远在不断地进,不断地出,不断旋转,像个万花筒。一个木屑飞起来,我就会想,如果它是一只鸟,别人都会欣赏它,但它只是个木屑,那么使劲地飞,也没有人注意到它。我就是这样的,每一分每一秒都会沉浸在生命的感受和思考中。

  我从来不说 “过日子”,我说“生活”。我很在乎这“生”的过程,那些细节。我是特别怕耽误了每一个生命片段的人。这是你的生活呀。

  我不能想象做菜时,不带有任何想象力、情感、爱意,不去想那个人吃的时候会不会笑,会是个什么滋味在别人嘴里含着,将怎么满足经过身体的感受,吃完之后会是什么状态……我在乎。

  对我来说,所有名利都是虚幻,是符号,只有一个东西是你生命里真实的——那就是滋味。滋味不留痕迹,但那感受、感觉的过程将回味无穷,那将是你整个人生得到的,是生命给你的唯一的意义。酸甜苦辣,哪个滋味不重要?只要你明白这一生是来寻找滋味的,生命发生的所有结果都是你得到滋味的机会,那么,什么事你都不怕。

  “我们好像得到一个特别好的礼物。”
  钱静,外企职员,1岁女孩的妈妈

  和孩子在一起的高峰体验可能是很多个moments(时刻)。

  女儿刚出生的时候,不太会动,我们没有很多交流,我每天都在猜想,她下一步会怎么样?后来有一天……她不到两个月的时候,我和老公无意识地跟她玩,小的软的布球,在她面前抛来抛去,吸引她的注意力,看她的目光是不是追随球流动……她咯咯地笑出声,第一次笑。当时我们觉得特别惊喜:她居然会发声了!我们把这个抛球游戏做了将近20分钟,她就不停地笑,我们好像得到了一个特别好的礼物似的。

  小孩子带来的快乐是突然的,不期而遇地那么一下。她对你好的时候表达得那么直接,那么简单,能激起你特别好的感觉,觉得当妈妈好神圣啊!

  什么让你达到“最佳状态”? ——心理月刊网站网友的分享

  ■ 跑步 momoycj
  跑步的时候,只能听见自己的呼吸,世界仿佛此时都静止了。你能感受到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跑步让我忘记一切,感觉充实而有力量。

  ■ 亲近泥土 米莎
  种花是我最喜欢的事情之一。泥土的气味令我感到踏实,当双手接触到粗糙的泥土时,一种归属感油然而生。在花木中,我可以心无旁骛地挖土,播种,浇水,剪枝。只是专心于手中的植物,它应如何修剪,是否需要施肥……我会静静地独自忙上几个钟头。等劳动结束,我的心情会豁然开朗,感觉内心格外平静。

  ■ Music 浩艾薇贝贝
  每当听到好听的音乐,就觉得自己可以飞,所有的疲惫和不愉快都一扫而光。我最喜欢节奏感强的印度音乐,它让我的全身都可以随之动起来,心跳也有力了很多。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空间,想要随音乐起舞。

  ■ 想起心爱的人 miranday
  想起和最爱的人(比如家人、朋友、爱人)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嘴角就会不由自主地泛起笑容。就像一种化学反应,产生一种从内而外的喜悦。之后我就会特别有激情!

  ■ 拉琴 lea
  虽然长大才学,也一直都拉得不好,不过每次拉琴的时候,专心地感受音乐,会觉得很放松,什么都不用想,感觉真的很好……

  ■ 用心情写日志 木子六石
  写日志,用心情去写自己,把自己想说的都写出来,让我进入一个与自己对话的世界,思路达到最佳状态。然后静下心来,去读刚刚写下的文字,会让我明白,我的生活应该怎样度过。

  《创造性:发现和发明的心理学》

  作者是著名的美国学者,他与他的5个学生,对包括1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91位社会各界创造型精英进行了采访、研究,总结出创造力的基本规律。本书是这一研究的产物。作者认为,创造力源于一个由三要素组成的系统的相互作用:一种包含着符号规则的文化;一个把新奇事物带进符号领域的人;一个能够认出并证明其创造性的专家圈子。

  作者:[美] 米哈伊·奇凯岑特米哈伊 译者:夏镇平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1年 11月 定价:21.40元

  Voutch的漫画 找到最好的自己

  译:雪梨 
  Voutch,法国著名漫画家。著有漫画集《萨王纳草原之王》,《爱情永远辉煌》,《生活的大漩涡》等。他在法国《观点》、《花花公子》和《Madame Figaro》等杂志上发表有大量幽默漫画,其诙谐、冷峻的风格,颇受读者喜爱。

  ——在内心深处,我其实是一个非常亲切友善的人,拒绝一切形式的暴力。可惜你将不会和那个“我”一起过剩下这半天。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