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到广播节目里去当嘉宾,主持人这样问我:“像您这样的意见领袖,怎样理解这个问题呢?”我一哆嗦,脑袋里面掉了一大滴汗。不妙,快闪。播完暗颓:“意见领袖已经不好使了,我自己倒成了意见领袖。”
又接到电话,来自某著名建筑设计师的助理,要求上版面。我回答:“唉,这个老哥要是一直没有新作品,就真不能再采访了,拿他说事儿的品牌也太多了,都滥了,真没法用了。”媒体对于自己捧红的意见领袖,也有无情抛弃的时候。
然后又忙不迭地拨电话:“喂,张律师么?我是我老婆的老公,我老婆是在早教培训班认识您的,我们杂志就需要您这样事业有成家庭美满的采访对象,配合一下吧!”,经过半小时苦口婆心,终于又搞定一个大全乎人,暗喜。
从头道来:自打我进入时尚类媒体的那天起,就致力于发掘、推广和打造意见领袖,主要是为了广告。当时的明星,随着自身信誉的削弱和经纪人的日渐鸡贼,越来越难用。于是我们开始包装意见领袖,艺术家、设计师、作家、主持人以及富商巨贾。变着法儿地让他们说出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然后去贴合广告品牌想要表现的精神和理念齐活。他们的信奉者,顺便也就信奉并消费了与他们精神契合的品牌。于是好多平常做点事求媒体采访都求不来的人,突然上了跨版专访还配大图;品牌不用再去花钱找名人,基本让媒体包办了;媒体这边,挣了广告费也扩大了采访资源,真是三赢。
好景不长,博客兴起,粉碎了意见领袖这棵摇钱树。早期走红的博客,其实多是意见领袖开的,点击率来自粉丝。后来博客开始自己树立意见领袖,即“草根名博”。时过境迁,网络彻底发展成个人媒体平台,博客也变得能推翻意见领袖。“意见”不再需要“领袖”,谁非要当领袖,就会被砸得很惨。
于是“软广告”就到了“后意见领袖”时代,我叫它“大全乎人”时代。意见领袖是从英文词“Opinion Leader”译的。这翻译有点偷梁换柱,因为“Leader(领导者)”本身可大可小,远没有“领袖”那么大分量。“大全乎人”是北方土语。在传统风俗里,如果办婚事,一定请村里父母公婆兄弟姐妹丈夫儿女都有的妇女去缝新人的被子,以预示美满。照这个意思,原词也许是“全户人”,经土话调侃,成了“全乎人”。
读者不再盲从“领袖”的意见,然而好的生活是谁都羡慕的,找活得滋润的人去贴合产品,绝对能产生认同。我们开始用一套标准筛查周围的“大全乎人”:事业有成、行业精英;生活富裕、低调奢华;爱好高雅、关心公益;家庭最好美满,不美满也可以不提;最好有孩子有狗,最好家里面布置得很有风格;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长相要说得过去,至少在被强力打造后,能上镜。
这很不容易,在我们快节奏的都市浮躁中,大全乎人几乎成了稀缺物种。而且安居乐业的他们,并没有意见领袖们那么热切的媒体诉求。我的所有亲朋好友,能上杂志的,都差不多被我折腾好几遍了。
千万别以为我在“干一行骂一行”。我热爱我的工作。如果媒体按照内容分为时尚、娱乐和新闻的话,那么我还挺替时尚类媒体欣慰的。毕竟,我们的最大规模“忽悠”,莫过于意见领袖和大全乎人,而且都是善意和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