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逛公园

  儿子半岁时,我给全家人买了北京市公园年票。现在新年伊始,又续了第二张。目的明确,就是可以带孩子去不同的公园晒太阳。200块钱一张(我妈享受更低的老年价格),全年可以不限次数地进北京几乎所有有名的公园(故宫除外)。身为北京人,上一轮逛遍北京的公园,恐怕还要追溯到十多年前的中学时代。

  北京城区的公园很多,而且水平相当高。光故宫、天坛、颐和园加圆明园,就占了3个世界文化遗产。何况还有北海、景山、中山公园、陶然亭、动物园、植物园、香山等等。在公园里逛,我会上下几百年地感恩,感谢元明清的皇帝们把这些园子造出来,感谢辛亥革命的先烈们把皇帝轰跑,也感谢当今人民政府维护这些园子而且发行年票。

  北京的公园多是皇家园林,所以不论多大,外围都有一圈围墙。这很好,一旦你进了公园,就看不见外边的街道了,也就不会再埋怨交通被管理得多么混乱,街道被拓展得多么难看,城区被规划得多么失败而回天乏术。而只有在公园里,你才能凭着看一眼就感受到,这原来也是一座文化名城;也就能理解,为什么北京除了是政治上的首都,还是中国的新潮文化源点和波希米亚中心。道理很简单,有根,所以飘得起来。

  很多创意阶层的精英分子都骂:北京城是没有休闲感的都市,市民触手可及的休闲太少。骂得对。当然,如果你想象的是“努力装逼型休闲”:非要在街角的露天咖啡座惬意地坐着、呷一口咖啡、叼一根香烟、品一块甜点、瞟一本文化书籍、听着耳机、开着电脑上网,同时还很有优越感地偷窥忙碌的芸芸众生(其实我试过同时做上述这几件事,相当辛苦),那么北京真的不是一个好地方。这样的街角不超过10个,适合这么坐着的天气一年里可能也不超过30天,其中每天不超过4个小时。可是如果你觉得休闲其实就是换换脑子、换换眼睛里的风景、喘口气儿、伸伸腿,那么去公园就显得挺聪明的。有山有湖、红墙绿树,有好空气,还有广大业余爱好者水平相当高的曲艺节目可供欣赏。

  可是每当我对同事和朋友臭显,说我拥有这种年票时,都会被讥笑一番,说老头老太太才逛公园呢。不怪他们。逛公园可能真的是一件很“OUT”的事情吧。翻开城市咨讯类杂志,休闲蕴藏的关键词永远是“消费”。不消费,怎么有资格谈休闲呢?而旅游杂志则必须“驴”,就算真的土到要逛公园,怎么也得顺京承高速“驴”到避暑山庄吧?要休闲的话,最底线也得钻到京城北边的山里面。否则,户外服装和装备的广告往哪里放?汽车的广告又往哪里放呢?

  一个同事小女生,哼哼唧唧地哀怨周末无聊,不知道和男朋友干什么,说最便宜的办法就是去电影院,可还是觉得贵,况且在家宅着看下载电影已经看到要吐了。我建议去公园,却又被她耻笑。可是当我问,你和男朋友来北京这么多年,去过哪些公园呢?她却答不上几个。

  八百年皇城留下的好东西,几乎白给,你都不知道去享用,偏偏要用努力奋斗的方式去休闲,活该呗。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